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十三陵 >> 十三陵优势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游记九龙寨城,香港曾经的记忆

来源:十三陵 时间:2022/12/21

考察一座城市的文化,不妨从它的历史遗迹看起。九龙寨城,可算得上是香港的历史记忆了。

在维多利亚港,我又拉上行李,走到出租车等待区,坐上出租车,赶赴位于香港九龙城东头村道和东正道交界,邻近侯王庙的九龙寨城公园。

下车的地方,是四方砖柱筑起的东正门,灰白的颜色,透着岁月的沧桑。走进去,可看到一照壁,上写“海滨邹鲁”四个大字,是咸丰年间,大鹏协副将、翰墨将军张玉堂拳书写就(用棉花包裹拳头或指头书写),字体苍劲有力,当时是为了弘扬九龙寨城里的龙津义学而书写,寓意是学堂濒海,为大智大道之所。

邀山楼童乐苑

我决定先从右侧游览。公园,有些高低起伏,看指示牌介绍,公园是以明末清初江南园林风格而设计。也许是人间四月吧,这里绿树成荫,芳草青青,花朵娇艳,鸟鸣啾啾,小桥流水,阁楼长廊。原先的芜杂,早已不复存在。

邀山楼是一座两层高的建筑物,造形远看,就像一条船,泊于岸边,旁边的长廊像船缆,前面的叠石则像波浪,让人不得不惊叹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。

邀山楼一侧的童乐苑,属于后期建筑,又名生肖倩影,以十二只动物代表不同年分出生的人,十二生肖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堪舆术的“天干”和“地支”排列。所有动物均以青白石制成,其中以老虎的造形较为特别,背上有鱼鳍状,是参照周朝的神兽造像,而马的造形则是仿照北京明十三陵的石马。

游奕园里,繁花似锦,一派生机。沿着园中蜿蜓曲折的鹅卵石小径,漫步其中,可发现园区有八条长短不一的植物径:松径、玉兰花径、紫薇花径、竹径、红叶径、香花径、石榴花径、蕉叶径,各个小径,皆有独特风情,让人感叹设计的精巧与细腻。

公园,有一处长廊,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九龙寨城的起源与变迁。

据史料记载:城寨最早建于一八零三年,历时四年建成,系明清建筑风格,最早属于军营。英军占领香港后,清政府特把官富巡检司改为九龙巡检司,并将驻地迁九龙寨,它本是一座由坚固石墙,六座了望台和四道城门围着的城寨。但年日军占领香港后,为扩建启德机场作军用,把寨城的城墙拆光,拆下来的石头,建机场跑道地基,九龙寨城由此变成一个没有城墙的城。

二战日本投降后,英国继续管理香港,由于年,英国租借九龙以北领土时,订明该城寨并不包括在内,清政府也疏于管理,这里成了中国、英国、香港“三不管”地带,流窜犯、黑帮、赌博、吸毒、色情人员,在这里集聚,极难治理。但也有当地人回忆:“说实话,我并不觉九龙城寨有那么差,它给穷人提供了房子,给没有希望的人提供了家。有的人没有身份证,有的人没有钱,但九龙城寨收留了他们。

他们需要有人把他们拯救。”也有资料显示,这里虽然帮派林立,但帮派和平民泾渭分明,前者住东部,后者住西部,“实际是最古典的中国乡土社会的特质——城寨居民内部自发认同家族式的传统价值和阶级凝聚力。”

年12月,中英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,为解决九龙寨城问题进行磋商。年1月14日,港府宣布在3年内清拆九龙寨城,并将之改为公园。公园于年12月22日由香港前总督彭定康主持开幕仪式,并免费开放给市民和游客参观,从此,这里便换了人间。

在长廊墙壁镜框里,放有很多反映九龙寨城街景、侯王庙、炮台、宋王台石、寨城遗迹以及公园设计、文物挖掘、古物保存、寨城修筑等等资料图片及介绍,让人全面了解九龙寨城的历史沿革及现状。

九龙寨城

古“衙门”大鹏协府及九龙巡检司衙署,是公园核心主体建筑。走近了,可以看到衙门前庭两侧放有两尊大炮,大炮于清嘉庆七年(公元一八零二年)建造,由此可以看出,当年这里是清政府的边防前沿阵地。

一旁的资料说明:衙门是九龙寨城仅存的古建筑物,建成于一八四七年,三进四厢,墙身及柱础用青砖及麻石建造,而屋顶梁架则为传统木材结构,上铺素烧的筒瓦和布瓦,属于典型的我国南方建筑。自一八九九年驻军撤离寨城后,衙门曾被用作多种慈善用途,其中包括用作安立间教会穷人院(广荫院)、老人院、寡妇和孤儿收容所、义学、诊所及在最后于寨城(除衙门)清拆前作为老人中心。

衙门整体,简单明快,相对于我曾参观过的河南内乡县衙、南阳府衙、平遥县衙等,无论是规格、还是规模,都显得太过于普通,倒像一所民居,不过,也很好理解,毕竟,它最先的功能,是军队驻地。

倒是衙门大门上方刻着的“ALMSHOUSE”字样,引起了我的注意,英文的意思原本是指英国旧时的救济院、贫民所,后被称为“广荫院”,是收容及照顾贫苦无依老人的地方。

进去大门,左侧墙壁上,存有张玉堂题书的碑刻。一为“寿字碑”,中间题一大“寿”字,下款署“玉堂拳书”,两旁对联云:“欲种福田流世泽,须凭心地积阴功。”二是著名的碑题“墨缘”二字,下署“翰墨将军张玉堂拳书”。这两块碑刻,让后人可以一窥张玉堂的儒风墨韵。除此之外,这里还陈列了载有衙门士兵出差配饷开支纪录的光绪十二年“刊刻会议”、寨城的历史图片及建园工程始末的图文等等。衙府缅昔,让人感受九龙寨城微缩的历史过往。

魁星半亭

而走出来,西侧,可以看到“魁星半亭”。寨城昔日有一魁星阁,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的首四颗星,相传是保佑士子考试及第的神祇。因此亭不完整,便被称为魁星半亭。一侧,归璧石,有完璧归赵,香港回归中国的意思。

惜字亭

而往回走,在不远处,还有一古朴的“惜字亭”,是清咸丰九年所筑,目的是劝谕人们珍惜字纸,亭内立一碑石,刻有《敬惜字纸铭》,铭文仍是张玉堂以指书所写。

南门怀古

靠近正门的“南门怀古”,是一片挖掘遗址现场,里面有刻着“南门”及“九龙寨城”的花岗岩石额,以及城墙残存的墙基、一条沿内墙建造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,再现了九龙寨城曾经的时光印痕。

从正门南门出来时,正午的阳光,格外的耀眼,一扫原先的阴沉。回望这座曾经的城寨,现在的公园,正在明亮的阳光里展露着勃勃的生气。这里,有着香港过去的影子,亦有时人曾经的彷徨,这里,又开始了新的一页,这里,又承载未来新的希望。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jzl/29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