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十三陵 >> 十三陵资源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除了武则天的墓前有无字碑,其实明十三陵也

来源:十三陵 时间:2022/9/2

咱们都知道武则天的墓前有块“无字碑”,但是如今在游览明十三陵时,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,这十三陵中只有明成祖朱棣的长陵的石碑刻有“大明长陵神功神德碑”字样,以及下面刻有朱棣儿子为其题写的余字的碑文,其余的十二陵的石碑上都没有碑文,属于无字碑。那么,这是为什么呢?这12座无字碑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明十三陵,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,他们分别是:长陵(明成祖)、献陵(仁宗)、景陵(宣宗)、裕陵(英宗)、茂陵(宪宗)、泰陵(孝宗)、康陵(武宗)、永陵(世宗)、昭陵(穆宗)、定陵(神宗)、庆陵(光宗)、德陵(熹宗)、思陵(思宗)。因为朱元璋死在南京,故陵也在南京;继位的朱允炆是被叔叔给造反造下去的,生死未卜,下落不明,并没有立陵;而景泰皇帝朱祁钰在哥哥英宗朱祁镇复位后被剥夺了帝位,故也没有能葬在皇陵中;所以造成:明朝有16位皇帝,而葬在北京皇陵只有13位的结果。

十三陵中永乐皇帝的长陵和崇祯皇帝的思陵碑上是有字的,此外还有12个无字碑,于是有人想破头也想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,2个有字碑加上12个无字碑共14块碑,而十三陵只有13个陵墓。原因很简单:永乐皇帝的陵寝比较特殊,有两块碑。原来,十三陵里面只有永乐皇帝的长陵有神功圣德碑及碑亭,后来的献、景、裕、茂、泰、康六陵没有神功圣德碑及碑亭。到了嘉靖朝,嘉靖皇帝想搞点事情,他想给献、景、裕、茂、泰、康六陵各建一个神圣功德碑及碑亭,长陵已经有了神圣功德碑及碑亭,于是在长陵陵宫内修建了圣绩碑亭及石碑。

也就是说,嘉靖一口气给祖宗立了七块碑。立碑了就该写碑文呐,于是问题来了,长陵神圣功德碑有字,还是文言文,转换成现代汉语信息量更大,再乘以七,嘉靖皇帝有点受不了……原来,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下圣谕,说所谓的皇陵碑记,文官给皇帝写的碑文都是一些虚华的言辞,根本没有必要在石碑上书写。所以老朱家的圣德碑碑文必须由儿子来写,于是成祖朱棣撰写了孝陵神功圣德碑文,仁宗朱高炽撰写了长陵神功圣德碑文,此后老子的碑文儿子撰写成了规矩。不知何故,从永乐皇帝的儿子洪熙皇帝开始,帝陵不设神圣功德碑,到了嘉靖朝一下子补上了,朱元璋定的规矩谁也不敢改,所以7块碑的碑文只能嘉靖自己写。

而要写好这碑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,首先你得对皇帝的生平有所了解,而嘉靖都是第11代皇帝了,他之前的6位,虽然有历史典籍,《实录》一类的书可供参考生平事迹,可你要他仔细查阅资料再构思再写,实在是太难了,况且他当时正迷恋修仙炼丹呢,哪里有空写碑文,还是7块……于是只给自己的亲生父亲显陵睿功圣德碑撰写碑文(显陵不在十三陵内),十三陵里面的7个就不管了。后面的皇帝跟风偷懒,于是出现了12块无字碑。崇祯皇帝的碑是清朝皇帝立的并刻有文字。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lczl/15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