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十三陵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,是明朝文化灿烂光辉的历史名迹。
当然,明十三陵的建筑规制及沿革也是颇有讲究的,从这期开始,将进入明十三陵每期一问第三部分。
本期内容是:天寿山陵寝的建筑规制通常应由何人拟定?明十三陵的神道为什么是弯的?
天寿山陵寝的建筑规制通常应由何人拟定?陵寝建筑规制涉及朝廷的礼制问题,其拟定理应由礼部官员负责。但从文献记载看,礼部在拟定陵寝规制时往往是按照皇帝意图进行的。有时甚至还有皇帝亲自拟定陵寝规制的情况。
▲长陵的规制就是明成祖朱棣亲自拟定的。
▲献陵的陵寝规制是宣宗皇帝亲自规划的。▲永陵的规制虽系礼部尚书夏言等人所拟,但明世宗却对夏言做出明确指示:“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,必重加抑杀。“▲定陵规制仿照永陵,是神宗皇帝的意见。大臣朱赓上奏说:“昭陵在望,制过之,非所安。”但神宗仍坚持己见。
所以,十三陵中只有定陵和永陵规制相似。甚至宝顶的尺度都是神宗亲自确定的。
明十三陵的神道为什么是弯的?明十三陵各陵的神道在走向上都不是笔直的,而是带有弯转曲折之势。这一方面是陵区地势复杂所致,为使道路与地形相配合而故意设计的。
▲明十三陵总神道
例如,长陵神道石像生在石马的位置就微有转折。
★这是因为在神道石像生的东面有一座小山丘,所以石像生便在排列上略作弯转,使之与山丘的形势相和谐。
★另一方面又是出于“风水”的原因。古代的风水理论认为,陵墓神道的走向也有吉凶之别。如果走势呈“之”、“乙”或“玄”字形便为“吉”;如果走势笔直,便是“衰死”、“硬直”则为“凶”。如果,神道直直地对着陵墓,便是风水术书中说的“如若直死射来,名为土箭,亦当躲避,始为全美”。
陵墓神道的设计者把神道的走向设计成随地势弯转的形式,在主观上虽有附会风水吉凶说之意,但弯转曲折的神道走向,在客观上却起到了陵墓建筑与大自然山川风貌相和谐,移步换景,收敛视野,避免陵墓建筑一览无余,从而达到了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。
本期的语音栏目到这里就和大家告一段落了。下期小编将开始讲述:明十三陵的建筑规制与沿革中的:明天寿山陵寝“前方后圆”的平面布局导源于哪座陵?是怎样演变来的?下期继续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yzl/513.html